说到「音乐诗人」,你会想起谁?

2021-10-11 18:51:34

 
说到「音乐诗人」,你会想起谁?是近年频献佳作的李健?是少年气十足的朴树?还是校园民谣教父老狼?
 
其实早在他们之前,有一个名字已经响彻了两岸三地。在中国音乐的漫漫长河中,这位「音乐诗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更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他就是民谣教父德夫
 

破土而出,巍如山河

现今恰好70岁的胡德夫,出生于台湾台东县太麻里大武山的一个原住民家庭,儿时在部落中成长的年月,让他学会了与大自然相处。山川湖海,也成为了陪伴他多年的玩伴。
 
度过童年后,胡德夫来到台北求学,在当时就读的淡江中学里,他见识到了心之向往的音乐世界。
 
时任淡江中学校长陈泗治每天会带领全校师生唱圣歌和民谣,也让初露音乐才华的胡德夫和其他同学组成四重唱。
 
(时任淡江中学校长陈泗治)
进入大学后,胡德夫更加狂热地追逐音乐,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是他的最爱。因此后来在哥伦比亚大使馆咖啡厅驻唱时,他唱的大多是当时流行的英文歌曲。
 
对音乐理解的转变,在于他与另一位民歌运动先驱者李双泽相识之后。在得知胡德夫原住民身份后,李双泽建议胡德夫试着演唱自己民族的音乐,胡德夫也因此开始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反思自己的音乐创作。
 
(民歌运动先驱之一李双泽)
《牛背上的小孩》是胡德夫的第一首作品,从儿时牛背上的生活展开,草原的芬芳与山谷的静美扑面而来。它也为胡德夫后来无数的作品定下了基调——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亦有巍如山河的美感。
 
1974年,胡德夫举行了作品演唱会,成为台湾第一个举行个人作品演唱会的歌手1975年,胡德夫与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现代民歌演唱会,成为“校园民歌”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直到20世纪末重返乐坛前,胡德夫因为政治因素隐退多年,期间他致力于为社会问题和原住民权利发声,同时不忘创作,出产了《为什么》、《不不歌》等颇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半世风华,《匆匆》留声

自20世纪70年代在华语音乐史上留下惊鸿一瞥后,90年代末,胡德夫终于回归。
 
他回到了当年启蒙他的淡江中学,在小教堂里找到了那架加拿大老师弹奏过的钢琴,制作人将录音机一直开着,随便胡德夫怎么唱。
 
用这架断了两根弦的钢琴录制的歌,后来构成了胡德夫的第一张专辑《匆匆》,专辑里既有三十多年前的《牛背上的小孩》,也有当时最新创作的《太平洋的风》。
 
但一般听众很难识别出这些歌曲的创作年代,因为每一首充满着不拘时空的诗意,饱含胡德夫的脉脉真情。
 
年过50才发行第一张专辑,《匆匆》因而更有深度与厚度。在2006年第17届金曲奖上,《匆匆》助胡德夫拿下最佳作词人奖,其中《太平洋的风》荣获最佳年度歌曲奖。
 
(胡德夫首张专辑《匆匆》)
 
那一年的金曲奖群星荟萃,最佳年度歌曲提名有陶喆《太平盛世》中的经典作品《孙子兵法》,最佳作词人提名则有《十一月的萧邦》作词人方文山。
 
胡德夫在获得最佳作词人奖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感谢在我人生谷底的时候,在太平洋的海边,在那个没有物质的年代,陪伴着我的卑南族的兄弟姐妹们。”
 
他将才情与诗意,毫不保留地献给了自己的故土。半世风华,匆匆留声。
 

以诗入歌,生生不息

少年时期接触黑人灵歌,青年时又格外热衷西洋音乐,胡德夫的第二张专辑便是跨越国界的大作——《大武山蓝调》
 
为了寻找音乐的灵感,胡德夫特地亲赴美国乡村音乐的发源地纳什维尔考察。当时,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录音师,录音师又给他介绍了美国乐手、黑人灵歌合唱团以及布拉格交响乐团,他们与胡德夫一起表演,完成了这张专辑。
 
除此之外,《大武山蓝调》更有张惠妹、金曲乐团MATZKA献声,最终以胡德夫的家乡大武山定名,足见专辑“母语为魂,外语为身”的气质。
 
第三张专辑《芬芳的山谷》则回归母语,一次完成自弹自唱One Take录制,透彻记录了这些年来的唱游诗人胡德夫。
 
对母亲的悸动思念、对大地的澎湃赞颂、对乡愁的唏嘘感伤,以及六十四岁无需修饰的哽咽与叹息,通通覆上诗意的外衣,用他那忧郁苍劲的唱腔,幻化为一场美轮美奂的音乐流浪。
 
「以诗入歌」的一贯风格,延续到了下一张专辑《时光》中。其中多数作品创作于七十年代,历经时代更迭,已知与未知的岁月冲刷淬砺,这些年少创作竟已被光阴凝练出温润光泽。
 
借着《时光》,胡德夫跨越时空再度合鸣,一场知音重逢的诗歌盛宴终焉完成,时间长河里的绝响奇迹重生,青春瞬间终成永恒。
 
这是六十八岁胡德夫与二十岁胡德夫的深情对话,娓娓道出五十年来时光积累的风霜以及思念。
 
转眼到了七十岁的年纪,胡德夫又带来了《最后的猎人》,创下华语歌坛最高龄创作专辑发表纪录。
 
这张专辑将「以诗入歌」展现到了极致,与一众旷世诗者跨时空对话——孟郊、马致远、贺知章、弘一法师……
 
古诗与千年古谣交会,古稀之年的人生体悟穿插其中,打造出亦诗亦歌的梦幻篇章。
 

 
诗人最怕灵感枯竭、江郎才尽,近五十年音乐生涯仍有着旺盛的创作欲与创作能力,胡德夫之于华语乐坛无出其右。
 
他的诗里,是匆匆的年华,是大武山的低吟,是泥土的芬芳,是时光的回响,是在信息时代吟诵山川湖海的,那个最孤独的猎人。
*微信编辑:Kikko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