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钢琴、讨厌录音室、喜欢在黑暗中演奏…谜一样的钢琴家以“怪”服人

2020-11-25 10:48:02

 

留住古典音乐最后的仪式感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却并不爱钢琴

 

他具有凌驾于众人之上、出神入化的琴技,赢得霍洛维茨、古尔德、傅聪、米凯兰基里等一众名家的钦佩,所到之处皆受到当地人们的景仰与欢迎,履历与成就光芒万丈,却性情“孤僻”,偏偏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下演奏。

 

20世纪,现场录音条件仍有限制,多数音乐家普遍倾向于更清晰低噪的棚内录制,而他却极度讨厌进录音室,唯对演出情有独钟,留下的浩如烟海的录音作品基本上来自他生前音乐会的现场录音。

 

他天赋异禀,却“大器晚成”,20岁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45岁以后才逐渐被世人熟知。生前除了音乐事业一切神秘,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直到弥留之际,才通过拍摄人生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纪录片《谜》,接受了一次全面的采访。纪录片的最后,他正视着镜头,苍老的眼眸却难掩内里的淡然与清澈,他对摄像机说:“我讨厌我自己,就是这样。

 
是的,这个神乎其神,又略有些“怪异”的音乐大师,就是举世闻名的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他长达158分钟,以本人自述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谜》,豆瓣评分高达9.5,既是一众古典音乐大师传记片的佼佼者,亦成功“出圈”,出现在许多综合类电影佳片排行榜的榜单上。
 
 
这位并不“亲和”,也不开朗的钢琴家,究竟有何魔力,可以得到如此青睐?
他才高八斗,名利双收,却永远那样独特,唯有音乐相伴一生,仿佛外界的所有,甚至连他自己,对他而言,都是毫不相干的无谓之物。

01

演奏时无与伦比的音乐性

 

音色上:一个演奏者,是否能从“会弹钢琴的人”转变成钢琴家,从钢琴家转变成艺术家,音色的掌握是关键。而一个人对乐曲的诠释以及本身的个性,亦可以从音色中判断出来。有些钢琴家甚至为了配合自己的音色,对音乐采取了不同的诠释角度。以钢琴流派来分,俄系的钢琴家特别重视音色的训练,且多半是色彩鲜明、音质铿锵的华美音色。
惟独里赫特,他在钢琴上的技巧是幼年自行摸索研习而得,而发展出一套绝无仅有的冷淡、清澄的剔透琴音。再加上涅高兹顺其自然的指导,使得里赫特在对乐曲强弱明暗层次变化的掌握上更为炉火纯青,能赋予乐曲既统一又丰富的色彩。

 

 

例如里赫特所录的舒伯特C大调《幻想曲》就是他巅峰期的音色代表。特别是第二乐章将至尾声处:那种以音色清淡而形成的梦呓絮语,实在令人叹为听止。因为里赫特的音色如此,所以他对选琴并无严格的要求,无论什么牌号的钢琴,里赫特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不减其神采风姿,钢琴家中也只有里赫特才有这项难得的绝活。
节奏上:里赫特对节奏的运用从来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他将乐曲的节奏“束缚”化为自主掌舵的渡轮,以率性的个人情感主导节奏的走向。听起来似乎很“抽离”,可又是那样的自然生动,富于歌唱性。超脱又自由的演绎下,轻重急缓处理十分到位,保持了乐句的通顺流畅又张力十足,仿佛“会呼吸的音乐”。有人曾把节奏感说成是里赫特的注册商标。

 

 

技巧上:里赫特技巧超绝,游刃有余。再难的乐段,他也能应付自如。他的富有弹性和诗意的分句,在演奏一首乐曲时自始至终都使人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部层次和乐曲构思。柔和的音色、宽广的音响,配合微妙的气息,造成弹性速度的缓和,在高贵的风格中有坚强的表现。
 
他属于创造型的钢琴家,这并不意味他反传统,相反地,正是因为他过人的才智及技巧,能够随机应变,使他创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在里赫特的颠峰时期,当代没有一个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他对键盘的驾驽能力神乎其神,当他弹到忘我的时候,真是琴人合一,神采飘逸,音响的操纵自如令人难以想象。

 

 

 

 

02

对音乐的心无旁骛

不爱钢琴、讨厌录音室、喜欢在黑暗中演奏……有不少人认为里赫特是个彻头彻尾的怪才,既天才又古怪。而这一切,不过都来源于他对音乐的无比专注与忠诚

 

 

对于有关“在黑暗中表演”的疑问, 他反问道:“我只是为了集中——我演奏的集中和观众聆听的集中。你要看什么呢?我?我的手?我的表情?有何必要呢?那只是我带领你我进入音乐的过程而已。”
 
而“不喜欢钢琴”这一点,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里赫特并不希望将钢琴的质量纳入到演奏好坏的评判标准中。在他看来,真正称得上杰出的演奏,只有赖于钢琴家的技艺和领悟力,而与钢琴的良莠无关。他曾这样说,“在美国,刚开始我老是觉得只要我选错了钢琴,我的表演质量就会有所下降。于是我从不选择钢琴,而是走上台,像面对命运一样面对每一架新的琴。那样很多事就会变得更简单。你要学会像圣彼得一样,相信自己能在水上行走,不然你就会溺水。”

 

 

每当别人问他:“你对钢琴有什么要求?”
他总是这样回答:“我对自己要求更多。”

至于“讨厌录音室”这一点,或许就如同古尔德对他的评价那般:里赫特试着忽略一切与乐器相关的技巧,让观众感到演奏者和乐谱在进行某种最直接的沟通。在那个时刻,我意识到我正在聆听的演奏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世界中最强大的’沟通者’之一。”他弹琴,不是为了留名,不是为了凸显自身的光芒,他更多的只是希望自己能作为听众与音乐的媒介,能让大家在他现场演奏的“引导”下,感知到乐曲的“性格”,听到音符当中的“悄悄话”。

因此,里赫特的音乐永远有着最独特的个人烙印,那种孤独、起伏、神性、平静就像黑洞一样把你深深吸引,有幸听过他的现场的乐迷或者钢琴家在谈到他的演奏时,都会说那是最感人至深的演奏。


 

里赫特生前的现场演出不计其数,以至于留下的录音数目惊人。许多爱乐者穷其一生,都没能听完他现存的所有录音。这除了数目多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里赫特麾下的乐章实在过于迷人,听一曲,总是要反复回放,不舍得接入下一曲,以致于“永远都听不完”。
 
他是历来罕见的,能掌握绝大多数音乐风格的钢琴家,几乎没有他不擅长的,只有他未曾演过的。曾有乐迷如此叹道:“虽然以前也觉得,不能听Richter的现场是我辈莫大的遗憾,可现在才明白这遗憾比我想象的更大。”仅是音质并不完美的现场录音,都能让人流连忘返,现场亲耳聆听,又该是何等的奇观?里赫特的演奏总能恰如其分地引发共鸣和沉思,当然也有人说他的琴声过于感性,但这并不能否认,他超强的演奏技巧与深邃动人的解析能力。

 

 

里赫特的录音数量繁多,且他生前不喜欢进录音室,多数专辑皆是收录自演出现场实况,因而许多录音散见于各家唱片公司,这样一来,确实很难集齐。唱片公司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2015年适逢里赫特百年冥诞,SONY将大师在哥伦比亚与RCA时期所录制的专辑,包含过去未曾以CD发行的传奇名演,以18张盒装首次问世,可说是近年来最能全方位体验里赫特震撼力的大全集。这样一来,乐迷的难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里赫特之声的传奇所在,在于他的钢琴诠释音乐与本人融合为一,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又能刻划出乐曲的幽微深处,他说「演奏者是传达作曲家的讯息,他不能支配音乐,但应该融入其中」。
因此,在里赫特广泛惊人的表演曲目中,无论是德奥的贝多芬、舒曼、舒伯特、法式的萧邦、德布西与拉威尔、到他祖国的普罗高菲夫和拉赫曼尼诺夫,里赫特的每段琴音都具有令人惊叹的高度权威感,几乎所有同代或晚辈钢琴家都毫无保留推崇他的伟大成就。在这套录音大全集中,上述提到的经典名演都尽数囊括在内,无疑是古典爱乐者聆听和收藏的臻选,也是里赫特迷为之苦苦寻觅的录音全集。
 
曲目列表
 
CD1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Flat, Op. 83
CD2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3 in C major, Op. 2 No. 3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9 in E major, Op. 14 No. 1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2 in A flat major, Op. 26, "Funeral March
CD3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2 in F major, Op. 54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Op. 57, "Appassionata"   
Schubert: Impromptu in A-flat, Op. 90, No. 4
Schumann: Fantasiestucke, Opus 12, No. 2: Aufschwung
Chopin: Etude in C Major, Op. 10, No. 1
Chopin: Etude, Op. 10, No. 12
CD4
Prokofiev: Three Pieces: Sonatine Pastorale in C Major, Op. 59, No. 3
Prokofiev: Three Pieces: Paysage, Op. 59, No. 2
Prokofiev: Pensees: Andante Op. 62, No. 3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6 in A major, Op. 82
CD5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8 in B flat major, Op. 84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8 in B flat major, Op. 84 - Vivace
CD6
Haydn: Piano Sonata No. 60 in C Major, Hob.XVI, No. 50   
Schumann: Three Novellettes, Op. 21/1/2/8
CD7
Debussy: Suite bergamasque
Debussy: Images, Book I
Debussy: L’Isle joyeuse
Debussy: Images, Book II, No. 1: Cloches a travers les feuilles
Debussy: Preludes Book I, No. 3: Le vent dans la plaine: Anime
Debussy: Preludes Book I, No. 5: Les collines d’Anacapri: Tres modere
CD8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7 in D major, Op. 10, No. 3   
Schumann: Three Novellettes, Op. 21/1/2/8
CD9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23/1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32/9/10/12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23/8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32/1/2/6/7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23/2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23/4/5/6
Chopin: Etude in E Major, Op. 10, No. 3
Chopin: Mazurka in C Major, Op. 24, No. 2
Debussy: Images, Book II, No. 1: Cloches a travers les feuilles
Prokofiev: Cinderella Op. 95: Three Pieces - Gavotte
CD10
Schumann: Fantasia in C major, Op. 17
Chopin: Scherzo No. 4, Op. 54 in E Major
Ravel: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Ravel: Jeux d’eau
Ravel: Miroirs No. 2: Oiseaux Tristes
Scriabin: Sonata No, 5 in F-sharp Major, Op. 53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G-Sharp Minor, Op. 32, No. 12
CD11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in C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2, Op. 54 in F
CD12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3, Op. 57 in F Minor "Appassionata"
Beethoven: Piano Sonata in A-Flat, Op. 26 "Funeral March"
CD13
Haydn: Sonata No. 60 in C, H.XVI/50
Chopin: Scherzo No. 4 in E, Op. 54
Chopin: Ballade No. 3 in A-Flat, Op. 47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F-Sharp Minor, Op. 23 No. 1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A, Op. 32 No. 9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B Minor, Op. 32 No. 10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G-Sharp Minor, Op. 32 No. 12
Ravel: Jeux d’eau
Ravel: La Vallee des cloches
CD14
Prokofiev: Sonata No. 6 in A, Op. 82
Prokofiev: Visions fugitives, Op. 22 - Selections
CD15
Haydn: Piano Sonata No. 60 in C, Hob.XVI/50
Chopin: Scherzo No. 4 in E, Op. 54
Chopin: Ballade No. 3 in A-Flat, Op. 47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F-Sharp Minor, Op. 23 No. 1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A, Op. 32 No. 9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B Minor, Op. 32 No. 10
Rachmaninoff: Prelude in G-Sharp Minor, Op. 32 No. 12
Ravel: Jeux d’eau
Ravel: La Vallee des cloches
CD16
Prokofiev: Sonata No. 6 in A, Op. 82
Prokofiev: Cinderella Suite Op. 95, No. 2: Gavotte
Prokofiev: Visions fugitives, Op. 22 - No. 4: Animato
Debussy: Preludes, Book I, No. 5: Les collines d’Anacapri
Chopin: Etude Op. 10 No. 10 in A-Flat
Chopin: Etude Op. 10 No. 12 in C Minor, "Revolutionary"
Chopin: Mazurka Op. 24 No. 2 in C
CD17
Brahms: Piano Sonata No. 1 Op. 1 in C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 17
Liszt: Scherzo & March R 20/G 177
Liszt: Etudes d’execution  - Harmonies du Soir
Schubert: Scherzo No. 2 in D-flat, D. 593
Schubert: Andante in A, D. 604
Schubert: Four Landler, D. 366
CD18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 1 in C major, Op. 15
Chopin: Etude No. 1 in C major, Op. 10/1
Chopin: Etude No. 2 in A minor, Op. 10/2
Chopin: Etude No. 3 in E major, Op. 10/3, "Tristesse"
Chopin: Etude No. 4 in C sharp minor, Op. 10/4
Chopin: Etude No. 6 in E flat minor, Op. 10/6
Chopin: Etude No. 11 in E flat major, Op. 10/11
Chopin: Etude No. 12 in C minor, Op. 10/12, "Revolutionary"

 

1915年出生于苏联时代的乌克兰,里赫特在颠沛流离的幼年,无师自通的方式学会了钢琴演奏,直到二十二岁才正式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接受正规训练。50年代里赫特名满社会主义国家,并获得斯大林奖与苏联人民艺术家等最高殊荣,然而直到1960年,他才第一次到西方国家演出,立刻震撼国际乐坛。

 

 

这一年,里赫特在美国首次登台,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出并录制布拉姆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大师出手即技惊四座,一举拿下格莱美奖。紧接着里赫特在纽约卡内基厅以马拉松方式连演五场,曲目广泛多元,其中一整场是向他好友普罗高菲夫致敬,过去这系列录音仅部分在日本发行,如今从原始母带重新后制成CD发行,这也是这套全集最珍贵之处。
作为听众,对于古典音乐,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始终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弹得好不好,也只能通过最浅显的速度、手指跨度、响度、力度以及演奏家的表情去进行一个模糊的定位与估算。又或者人云亦云,你说好我也说好。
 
但这不是真正地听音乐、欣赏音乐,也完全没有深入到音乐的精髓中。里赫特则尽量地为听众抹消这些表面所引起的“误会”,他不爱介绍自己,也不太露面。黑暗中,眼睛失去了效用,可是双耳却清晰感知到了乐曲的精妙,以及钢琴家对音乐深沉的爱

 

 

于是,在听这些现场录音时,哪怕里赫特本人不可能出现在眼前,也似乎能延续他当年在音乐会上,在黑暗中留下的那一份深邃的乐念。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与众不同的珍贵。听其他音乐家的专辑,我们很难逃过他们的“名家滤镜",但里赫特的录音,我们完全可以闭眼静听,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这并不是对他的“亵渎”,反而符合他的初衷

 

 

知乎“如何评价里赫特?”问题下的部分回答摘录:

“他是位天才,在那个专业人士辈出的时代(20世纪黄金时代俄罗斯钢琴科班出身的人士真是强得恐怖且数量可观),他作为非科班出身的学生居然可以征服整个学界,你想想就知道多牛了。他的视奏,记忆力,演出强度,发挥状态,技术,这些都是顶尖的,并且可以用他老师涅高兹的一句话总结“在里赫特手里弹出的作品都像里赫特”,或许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演奏范围几乎横跨所有常规古典音乐作曲家,每个时代风格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诠释。而且不仅仅是登台演出了而已,他在每一个作曲家的理解上面都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这很少见。而且他视奏学习能力极强,有传说说他在飞机就学会了一整首拉赫练习曲,然后下飞机练了两遍就上台了,这事我是觉得可能有杜撰成分,但是诸如此类的传说太多,就不得不说这事即使有水分他的视奏能力也是事实了。”

 

“里赫特好的地方大家都说太多了重复也没啥意义了。只说一点,里赫特是一个演奏特别有画面感的音乐家,这不全是一种感觉,而是有事实根据的。里赫特对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感兴趣,他的爱好是画画,并且小时候曾经严肃考虑过是把画画还是钢琴作为他的终身职业。他懂得怎么把音乐的织体营造成一个有着他强烈个人风格的结构,并给你带来独特的画面感。人的听觉和视觉不是孤立的,听觉会影响到你的视觉,虽然你并没有看到什么东西,但是你听里赫特的曲目,经常会感觉到一种极其宏大的氛围——就像你看到了什么巨大,深邃的东西一样,拥有这种能力的钢琴家并不算太少,但里赫特在其中绝对是佼佼者。”
 

 

 

 

 

《钢琴巨匠里赫特录音大全集》

百年冥诞纪念豪华套装(18CD)

原装进口·限量珍藏
- end -
*微信编辑:星狗
*图片: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古典留声室

♪古典碟友聚集地♩
古典趣闻 | 好碟推荐 | 演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