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旅英青年钢琴家孔嘉宁:钢琴家不可以缺少独立思考

2020-09-17 21:00:56

古典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国内外青年古典音乐家们不仅在演奏经典,亦在经典中创新,他们的音符和旋律值得被更多的人用心聆听。

 

“挖掘更多优秀的古典音乐家、集结高品质的古典乐作品”是星外星古典厂牌的初衷。这一次,星外星古典联袂旅英青年钢琴家孔嘉宁在被称为贝多芬年的2020年推出新专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槌子键琴》

 
扫码即可试听
早在两年前,旅英青年钢琴家孔嘉宁就成为了英国皇家学院钢琴系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亚洲籍教授。在这样一位年少有为的青年演奏家看来,钢琴的学习过程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不妨来看看孔嘉宁给想要学习或是正在学习钢琴的朋友们的一些建议。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学习钢琴过程中,有两大要素最重要。首先是要能吃苦,这个可能听起来有一点很奇怪,但在任何领域,包括音乐和钢琴,凡是能获得大成就的人,都是能吃苦的。
其次是要有非常敏锐的思想,因为音乐是一种文化、精神性的东西。这就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力,来达到某种智慧。
 
如果学钢琴的话,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建议,不要随便找一个有键盘的乐器就去学,像电子琴跟钢琴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有一个正规的钢琴。
 
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厂牌,选择非常多。我建议大家在挑选钢琴时一定要选比较有名、大家熟悉的品牌
旅英青年钢琴家孔嘉宁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先后师从星海音乐学院著名教育家伍正文、麦美生、黄天东教授而后进入世界最顶尖的音乐学府——伦敦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跟随世界级演奏家罗纳德·史密斯和俄裔钢琴家Dmitri Alexeev学习。
此外,孔嘉宁还是著名钢琴家傅聪关门弟子,如此不同凡响的学习历程,对孔嘉宁现今的成就,有着必然的关系。那么,丰富的学习历程以及中外教育的异同,在孔嘉宁看来是怎样的呢?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音乐的学习,其实中国已经跟世界逐步接轨了。从知识到讯息,近五年至十年的发展是非常好的,有很多非常好的音乐家都回到祖国来从事音乐教育。
 
就我个人看来,中外所教的内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乐器的技巧、音乐处理,大家都是有某种共识,更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独立思考
 
要说最大的不同的话,还是文化的氛围。因为国内人口基数和市场比较大,所以难免会有一些比较浮躁的东西,比如说急功近利地想要快速出成果的心态。这种情况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发展得更蓬勃。而它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们在学习一些需要沉淀的东西的时候,所需要的时间不够,缺乏一种更宽更广的文化氛围。
在孔嘉宁身上,虽然有着许多不同常人的头衔但在日常生活中,孔嘉宁自称为一名典型的“宅男”:喜欢待在家里、喜欢独处,偶尔和两三个人朋友聊天、交流。美食和旅行是除了音乐之外他仅有的爱好。
或许是已经完全将生活跟音乐融为一体了,孔嘉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练琴、演出、教学生。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听唱片、看书等和音乐有着若干联系的事,音乐是渗透在生活里头的每一个部分。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关于弹奏的演奏性跟音乐性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争论点,孔老师是怎么看的呢?

 

技巧跟音乐是要相辅相成的。这跟“鸡跟蛋”的关系有点像,没有技巧你根本就弹不出来,但是没有音乐追求的话,有技巧也不会用。

 

这两个东西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我们要有音乐追求,或者说是你内心想要渴望表达的东西,有了它才会迫使我们去发展技巧。当你有很强的意愿的时候,你才会有心思去钻研很多手段。这两点并不对立、不矛盾,是齐头并进的。

 

都说演奏是二次创作,那您是怎么看待每一次的演奏的呢?

 

跟其他音乐不一样,在古典音乐里,二次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存在一个诠释的问题,就是英文里的Interpretation。

 

我们不是要自己写曲子,而是要诠释一个已经存在了的作品。那么我相信每一个演奏家都有一个理想中的演绎状态。但是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在任何一次演奏里达到,没有一位演奏家可以说:“我认为我是100%做到了我的理想演奏。”

 

实际上,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个理想状态的百分五十、六十、七十,这也是根据当天的状态、当天的准备是否充分,或者说当天的观众的反应等等有所浮动的。

 

所以每次我们都是向着这个理想的状态去追求,但是出来的效果肯定是每次都不一样的。倒没有说每次都要刻意也做一些不同。去追求的那个目标,我认为就是一种理想的演绎状态,只不过每一次通过客观环境它折射出来的会有不同。

 
不难看出,独立思考这一点是孔嘉宁非常看重的一点,从他的演奏、对话里都能明显感受到他独立思考的智慧所在:“接触过越多不同的风格,视野会更广。当你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贝多芬,回过头来看莫扎特,看巴赫,整个人生观、立足点会变得很好。”
在众多的经典作品中,孔嘉宁最终新专辑里选择了弹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有几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是我一直认为贝多芬是古典音乐的一座大山,非常非常高的一座大山,我不想用“最”字,但至少是顶峰之一。它不单只是在音乐领域,而且它是在整个西方文化,整个人类文化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钢琴家来讲,贝多芬的奏鸣曲是必经之路。你想要成就到一个高度,想能够越来越进步,就必须得不停地在学习这些曲目。所以我现在30多岁,是比较合适去探索学习、演出贝多芬所有奏鸣曲的阶段。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2020年是贝多芬年,乐圣250周年诞生是全世界的庆典。所以星外星古典给我一个机会录唱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向乐圣致敬的机会。
 
具体到106这个作品,因为这首曲子本身就是贝多芬所有作品里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钢琴独奏作品里最恢弘的一首,而且这应该是华人里的首录。
 
选择另外一首跟它搭配的《月光奏鸣曲》,我觉得很巧妙。因为这个比较早期一点,也是非常通俗的曲子。把它们放在一起的话,可以互相折射出一些有趣的美学上的东西。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槌子键琴》这张专辑是在国家大剧院录制的,由国家大剧院音频主管、音乐科技专业博士孙立驰先生录音监制,收音更采用DPA 4006-TL等专业录音话筒,拒绝失真,还原音乐透明的声音质量。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录音师孙先生是我一个非常好的老朋友。我们认识很久了,有非常接近的音乐品味和艺术追求。因为大家知根知底,他对我做的事情非常了解,对作品也非常了解,所以在工作起来是非常熟悉的,也让我有很大的这个安全感。
 
记得当时我们在讨论这两首奏鸣曲如此不同,是不是能够通过一些除了我本身的诠释的区别以外,可以加一点别的元素在里头。后来我们就决定用两台不同的钢琴录。
 
两台琴都是大剧院非常好的琴,但是两台琴的特色、音色和它的触感是非常不一样,其实这在唱片里头是挺明显的。这个也许我不说的话,可能大家会有一点奇怪,但是我觉得这样解释一下就会比较清晰,会听出它的区别。包括孙先生在处理话筒的时候,录制的细节的时候,也是做了不同的处理。
我们一般是晚上工作,下午开始,然后录到很晚,到深夜。那个时候的状态是非常好的,夜深人静,到处都没有人。我在棚里录,他在监控室里听,非常默契。而且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状态。总之,对我来讲这是非常难忘的一次经历。
点击试听精彩片段
旅英青年演奏家孔嘉宁的最新专辑《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槌子键琴》正式上市,数字专辑均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
而孔嘉宁接下来的人生,他会穷毕生之力,尽可能地去接近那些站在人类文化艺术巅峰的旷古奇才们的灵魂和追求。
也愿那个喜爱着古典音乐的你,在古典音乐的河流中,美好地聆听、独立地思考!
扫码即可购买专辑
 
END
*微信编辑:星妹
*图片: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