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评价)
表演者: 浩洋室内乐 Great Ocean Chamber Music
发行时间:2025-04-30
唱片公司:星外星
专辑语种:纯音乐
标签: 古典 钢琴 大提琴 小提琴 三重奏
专辑编号:0922124
载体:CD
我的评分:
专辑介绍:
记者卡尔·路德维希·容克在博斯勒的《音乐通讯》上发表了一篇报道,在报道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也听到了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亲爱的贝多芬……他的演奏风格与通常对待钢琴的方式截然不同,仿佛他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以达到他现在所站的完美之巅”,而这位受到记者高度评价的钢琴家,正是被称为“乐圣”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而钢琴三重奏,正是贝多芬成为乐圣道路上第一部出版的作品。
1795年,降E大调、G大调与c小调三首钢琴三重奏被作为贝多芬第一部具有作品号的作品出版,并且大获成功,从此在维也纳立足。自此,贝多芬便以这部作品开始了他发表作品的过程。
而在贝多芬正式出版自己第一部钢琴三重奏乐曲的230周年之际,浩洋室内乐录制发行了这一张《永远的乐圣——贝多芬钢琴三重奏全集》4CD专辑,以他们经过无数次锤炼的演奏技术、对于贝多芬乐曲独特的理解以及默契的合作,用指掌丈量贝多芬的音乐路程,以乐代言纪念贝多芬这位后世作曲家的标杆。
专辑收录了贝多芬所有生前正式出版过的非改编三重奏作品,出版时间从1795年跨越至1824年,而这些作品也见证了贝多芬作曲风格的不同阶段与转变。从前期的将对于老师海顿与偶像莫扎特的传承与致敬,与自身创作上的突破结合,到了他创作历程的中期,被外界称为他的“英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他逐渐丧失大部分听力,却从而专心致力于作曲,完成了一次“抽象的进化”。再到晚期的作品中体现出贝多芬的自我反省。这套钢琴三重奏全集作品为听众展现了一位载入音乐史的“乐圣”的生动变化。
D大调钢琴三重奏“鬼魂” Op.70 No.1
1808年在创作的鼎盛时期,贝多芬写下了Op.70,其中包括两首完整的作品。这一时期贝多芬的朋友,大提琴家隆贝格为大提琴写了第一本专业的演奏法指南,这极大地丰富了大提琴这件乐器的运用。大提琴演奏份量的变化也清晰地体现在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向后来作品(Op.70, Op.97)转变的过程中。而在这个期间,贝多芬逐渐丧失了大部分听力,所以极少作为钢琴演奏家上台演奏,失聪也使他逐渐减少与社会的接触,痛苦且孤立,同时形成了愤世嫉俗和多疑的心理倾向。从另一方面来说,贝多芬也很少再为钢琴演奏分心,而是专心地致力于作曲事业。在逐渐机警的世界里他避开了外在环境地干扰,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完全服务于内心音响的创作,有史学家称这是一种“抽象的进化”。
而这种“抽象的进化”的第一个鲜明佐证就是《D大调钢琴三重奏“鬼魂” Op.70 No.1》这首作品,这首作品由于第二乐章的主题阴沉怪异,且大部分的时间以微弱的演奏为主,给人以鬼魂显现的阴郁之感,因此又被俗称为“鬼魂三重奏”。
此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激昂亢奋,主题以三件乐器的齐奏开始,发展部包含了之前的齐奏与竞奏,钢琴化身两个声部和弦乐两个声部有着许多对位的处理,这也标志着贝多芬越往后越多地使用复古的复调手法。第二乐章地草稿上记载了贝多芬曾想把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改编成歌剧,他曾于当年与剧作家讨论过这一想法,这个乐章神秘而阴郁的气氛与《麦克白》的悲剧气息也不谋而合,这种既怪诞又充满戏剧性的乐章极易让人感到浪漫主义的魅力。第三乐章却出乎意料的和谐悦耳,抒发着开朗积极的情绪。这三个乐章的对比非常强烈,从激昂到阴郁,最后却在柔情中结束。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大公” Op.97
这部作品作于1812年前后,并在1814年贝多芬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者的身份上台首演了这部作品。1816年出版时,贝多芬将这首作品献给他最热心的赞助者、朋友、学生鲁道夫大公,因此这首钢琴三重奏也有着一个别名——“大公三重奏”。这首作品不仅仅是贝多芬钢琴三重奏的最高峰,而且是室内乐中真正可以集古典主义大成的精品。三件乐器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最大幅度的发挥,产生了交响乐的风采,灿烂无比的浪漫主义室内乐风格也由此而萌芽。
全曲从头到尾充满活力,生动有神,似乎对人生充满无限的希望,对生命给予最大的歌颂。这是贝多芬中期的代表作,乐曲结构完美均衡,和声多变却又朴实自然,乐器间的对话、呼应、独白与争辩,变化多端却如诗如梦。
第一乐章,主题有着贝多芬独有的挚友间的温和、亲切与阳光,这是所有献给“鲁道夫大公”的作品的共性,整个乐章用标准且庞大的奏鸣曲式,把古典主义平衡的美感和贝多芬独有的大气磅礴且刚柔并济的性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乐章,诙谐曲,结合了三拍子舞曲与对位,在感性与理性中交织,不断的转调就好像在用不稳定的半音阶寻找答案,突强突弱的对比体现出了诙谐曲的特质。
第三乐章是一个变奏曲,从贝多芬文字的描述就可见作曲家想对演奏者对此音乐做出更为精确的描述。“Andante cantabile,ma però con moto(如歌但有活力的行板)”写于标题,但马上在主题上方写下了“semplice(朴实的)”。这些看似矛盾的定语,说明贝多芬希望把这个主题演奏成行板的速度,且单纯美好像歌唱般不拖拽的。四次变奏每次都愈发微妙和精细,这绝不是普通古典主义音乐中典型的变奏曲,除了形式与和声织体的变奏,更重要的是藏在后面的律动与张力的变奏,戛然而止后的主题再现在每件乐器的轮奏之后一起走向如梦如幻的高潮。
第三乐章没有间隔的直接进入第四乐章,这是一个回旋奏鸣曲式的乐章,叠部主题欢快幽默富有舞蹈感。乐章庞大的尾声从四二拍转到了八六拍,同时从降B大调大胆的转到了远关系的A大调,直到四十多个小节后才再次回到主调,并且速度不断加快直奔结尾,酣畅淋漓。整个乐章写得温柔而不失冲动,亲切不乏力度,宏大与乐观并行,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首作品和贝多芬最后一首交响曲“合唱”之于交响乐,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Op.111之于钢琴独奏曲一样有着一种总结时代总结形式的象征。即使有一位艺术家有着贝多芬一样的天才,但不是因为特殊的境遇和偏执的性格也无法企图同时在独奏、室内乐、交响乐中在时代里独树一帜并整体飞跃。因为这些作品不单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几乎脱离物质感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艺人介绍:
浩洋室内乐是一支职业古典音乐室内乐演奏团队,由钢琴家刘震洋、大提琴家闵浩为于2013年成立于德国柏林。2013年在欧洲举行了多场音乐会,并受到当地乐评人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赞赏。
成立十年间,浩洋室内乐公开演出及讲座近两百场,累积演奏了各个时代、民族、国家的作品。并汇集了多位旅美旅欧的音乐家及艺术高校优秀教师。演出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形式涉及以钢琴三重奏为主的钢琴与弦乐多重奏、四手联弹、艺术歌曲等。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其中包括武汉琴台音乐厅、合肥大剧院、长沙音乐厅、无锡大剧院、杭州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江西艺术中心、德清大剧院、孝感大剧院等。并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演出室内乐音乐会及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浩洋室内乐每场音乐会都是经过精心策划,以时代、地域、民族、作曲家为主题,形式内容多样,涵盖了主流古典音乐作曲家的经典室内乐作品。演出以展现原汁原味的古典音乐室内乐为主,演奏了从巴洛克时期到近代作曲家的百余首全乐章作品。团队希望为大家带来无论是最专业的核心听众群体还是琴童、普通观众都能欣赏的音乐会。
浩洋室内乐是一群有理想的优秀音乐家的联盟,他们志在以最专业的态度为每一位热爱古典音乐的听众带来世界一流水准的室内乐音乐。
曲目列表:
Disc 1
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 Op.1 No.1
01. 第一乐章:快板 [10:25]
02. 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 [07:14]
03. 第三乐章:谐谑曲,很快的快板 [05:11]
04. 第四乐章:终曲,急板 [07:51]
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 Op.70 No.2
05. 第一乐章:稍延绵-从容的快板 [10:42]
06. 第二乐章:小快板 [05:54]
07. 第三乐章:从容的小快板 [05:57]
08. 第四乐章:终曲,快板 [08:12]
Disc 2
G大调钢琴三重奏 Op.1 No.2
01. 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 [11:34]
02. 第二乐章:有表情的广板 [09:31]
03.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 [03:33]
04. 第四乐章:终曲,急板 [07:58]
D大调钢琴三重奏“鬼魂” Op.70 No.1
05. 第一乐章:活泼且灿烂的快板 [06:54]
06. 第二乐章:感情丰富的广板 [10:58]
07. 第三乐章:急板 [06:07]
Disc 3
C小调钢琴三重奏 Op.1 No.3
01.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 [10:17]
02. 第二乐章:变奏曲,如歌的行板 [09:10]
03.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近小快板 [03:53]
04. 第四乐章:终曲,最急板 [08:13]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小巷之歌” Op.11
05.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 [09:18]
06. 第二乐章:柔板 [04:59]
07. 第三乐章:主题与变奏曲,小快板 [07:03]
Disc 4
01. 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变奏曲 Op.44 [14:29]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大公” Op.97
02. 第一乐章:适中的快板 [12:24]
03. 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 [07:10]
04. 第三乐章:如歌但有活力的行板 [11:51]
05. 第四乐章:适中的快板-急板 [07:03]
06. 为钢琴三重奏而作的“我是卡卡杜裁缝”主题变奏曲 Op.121a [17:44]
© 1999-2020 xw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86950号-2